#services01
個別諮商
生活,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。每天要面對不同的生活壓力、人際關係衝突、原生家庭所帶給我們的影響,甚至還有未處理好的過往創傷經驗。這些事情有時相當難以向家人、朋友啟齒,而家人、朋友也尚未受過專業訓練,可以陪伴我們好好梳理這些複雜的感受。
個別諮商主要是透過一對一的對談,和心理師共同探索那些令人感到困擾的問題。心理師會依照你的需要,提供最佳治療方式,例如:口語治療、遊戲治療或沙遊治療,促進你更深入理解自身困境所產生的原因、脈絡,調適情緒困擾,並從中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法,進而活出你的第二人生。
#services02
伴侶諮商
有親密關係困擾的人,除了個別諮商之外,還有伴侶諮商這個選項喔。
伴侶諮商的優勢在於:若伴侶願意一同前來,更可展現彼此都有想要為這段關係努力的意願。此外,心理師在治療過程中,可以直接觀察到伴侶雙方如何進行溝通與互動,進而協助伴侶覺察衝突如何發生、雙方的反應與因應方式,及其對關係的影響為何。換句話說,伴侶諮商可以有效協助伴侶檢視彼此的溝通及互動歷程,保留並增進有效的溝通、捨棄與減少有害的互動,以促進伴侶關係產生正向的改善,抑或是學習如何友善的分離,並且共同為這段關係負起責任。
#services03
沙遊治療
在人類的心靈發展歷程中,若是人無法整合自身的潛意識,或是平常過度壓抑自己的情感、慾望或本能時,潛意識就會透過情緒、行為問題或是精神症狀,提醒我們要好好重新整頓自己的心靈,進而找回自己、活出自己。
沙遊治療正是能夠協助當事人重新整合自己的深度心理療法。在治療過程中,當事人可以將自己內在的心靈世界在沙盤中具體呈現。透過後續對沙盤的觀看、感受以及討論,我們便逐漸能夠更全面的認識自己,對自己產生新的理解,對過去生命經驗獲得不同的反思角度。並且活出自己的本質與潛能!
#services04
遊戲治療
為什麼要透過遊戲,對兒童進行治療呢?這是因為:兒童沒有辦法如同成人,流暢地使用語言來表達。因此,在遊戲治療師的引導之下,兒童便更能夠透過遊戲、玩具與物件等,象徵性地表達自己的創傷經驗與生命經驗。
更重要的是,遊戲治療具備腦神經科學的基礎!根據研究指出:創傷經驗通常會被貯存在大腦的右半腦;左腦則是掌管語言、邏輯與思考的樞紐。如果單只透過啓動左腦的「語言口談」進行治療,那麼似乎無法真正催化兒童表達那些儲存在右腦的創傷經驗與情緒。在此狀況下,如果能夠透過遊戲,而非言說的治療形式,其實更能讓兒童更自由展現其過往的創傷經驗。
整體而言,透過非口語性質的遊戲治療協助兒童療癒創傷,並以視覺化的方式來呈現創傷經驗,反而是更為有效的處遇模式喔。
#services05
遊戲評估
年幼的孩子通常無法如同成人,單純透過口語來流暢表達自己的想法。若要精準評估兒童的身心發展,心理師除了向主要照顧者了解子女的成長經驗與創傷經驗之外,透過觀察兒童在遊戲中,如何與遊戲治療師建立關係,或是觀察兒童在遊戲中的肢體動作、認知發展、語言表達、社會互動、遊戲內容等重要訊息,通常可以更準確地評估兒童的身心發展議題與困境。
#services06
親職教養諮詢
若主要照顧者在管教、照顧子女時,感到困難,也可以向心理師求助。心理師會釐清主要照顧者與子女的互動之間,究竟產生何種困境,及其產生原因為何。換句話說,心理師會協助主要照顧者近一步理解:自己與子女雙方的重要生命經驗,如何彼此交織互動,並且共構出現在的困境。
除此之外,心理師也會協助主要照顧者分析子女的心理狀態、創傷症狀或是精神疾患等,進而給予主要照顧者個別化的親職管教建議。簡單的說,親職教養諮詢的目的在於:協助主要照顧者在面對子女時,同時有能力給予愛、照顧、管教與限制。
諮商督導
我們認為:諮商督導的最終目的,是協助受督者未來在沒有督導者的陪伴下,也能夠進行自我督導,建立專業自主性,並且培養出正向、穩定的自我認同。
因此,在諮商督導的工作上,我們主要在於協助受督者(心理師、輔導教師、社工等)在統整諮商理論的學習與個人的諮商實務經驗後,能夠
(1)依賴自身的內在智慧,而非外在權威人物
(2)從「接受專業知識」走向「建構個人的知識」
(3)整合自己的價值觀與諮商理論
(4)持續性的個人反思與專業反思
我們提供的督導形式有:
(1)個別督導
(2)團體督導
(3)實體督導
(4)視訊督導
(5)個案研討